字体大小:
(《中国海洋报》7月24日报道)经过近10年攻关,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承担的“建设项目集约用海评价与控制方法及应用”专项开花结果。日前建设项目用海集约定量管控机制通过了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组织召开的科技成果评价会评审。评审专家一致认为,此项研究体系完整,创新点突出,技术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项目自2008年启动研究,经过联合攻关,系统建立了建设项目用海“规模管控—布局管控—生态管控”三个维度的集约定量管控机制,克服了集约用海概念和理论体系未建立、用海产业和布局千差万别、普适性适用性的管控指标难以提取等难题,确立了集约用海的内涵与外延,提出了海域开发程度、用海布局与结构状况、海域利用强度等集约定量评价方法,完成了全国建设项目用海集约现状评价,解决了长期以来我国集约用海缺少制度、标准和方法的问题,为落实集约用海、生态管海、精细化管理提供了路径。
据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组按照“什么是集约—如何量化集约—怎么实现集约”的思路开展,对10余个国家典型围填海工程进行了实地考察,对全球主要围填海进行了遥感解译和分析,系统诠释并提出了建设项目集约用海的理论内涵和指标体系。同时,项目首次系统提出了集约用海水平定量评价方法模型,首次提出了海洋产业集约用海定量管控方法。相关技术成果的应用与实施,对于推进我国海域资源的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提高海域资源精细化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该项目研究成果已被多项国家海域管理政策文件采纳实施,其中先后出台政策法规性文件4个。项目成果《建设项目用海面积控制指标(试行)》已正式发布实施,具有强制性,填补了海域精细化管理的技术空白,为国家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建设项目用海面积和占用岸线长度提供了技术依据,首次建立了普遍适用于全国建设项目用海规模合理性评价标准。此外,2017年5月之后的全国建设项目用海,均需按照项目技术成果要求开展用海方案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书编制、评审,海域使用集约审查和用海监管。